苏轼说的“耙耳朵”,是尊重和珍视的表现|东坡大家讲_世界聚看点

封面新闻   2023-05-19 20:10:05

5月19日上午,“东坡大家讲”在眉山三苏祠博物馆正式开讲。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莫砺锋作为主讲嘉宾,以“风雨人生中的人格典范”为题,讲述他心目中这位实现“诗意人生”的诗人。


【资料图】

莫砺锋教授

讲座结束后,四位志愿者继续向莫砺锋教授请教。莫砺锋教授谦虚又幽默的回答,体现了学者温文尔雅的风度。

第一位志愿者向莫砺锋教授请教道:“苏轼与屈原、陶渊明相比,他们之间有哪些异同呢?”

志愿者向莫砺锋教授请教

对此,莫砺锋教授说道,自己曾经出版过一本书籍《诗意人生》,他就以书中的诗人为例,回答了这个问题。“这六位诗人,我个人认为他们是真正实现了诗意人生的古代伟大诗人:屈原、陶渊明、苏轼、李白、杜甫、辛弃疾。”

莫砺锋教授认为,屈原是“中国诗歌史上唯一的烈士”,陶渊明用存世不多的诗文,为读者构建了一个“桃花源”,而苏轼则是一位真正的居士。“屈原在楚国面临亡国,自己又被朝廷排斥的情况下,以死抗争,坚定自己的爱国信念。陶渊明向我们证明了,一个人在物质环境艰苦的情况下,同样可以实现精神的超越。‘居士’是一种潇洒、不在乎名利的人生态度。苏轼,就是这样一位真正的居士。虽然他一生都身处政治中,但却从来不将功名富贵作为追求目标。因为他不认为这是人生真正的价值所在。”

在莫砺锋教授看来,李白是中国诗歌史上的“豪士”。对读者来讲,最重要的意义是他展示了一种布衣的人格尊严。“在与王公贵族的交往中,他始终都是昂扬的,从不悲观,也不失望。”而对于杜甫,莫砺锋教授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儒家的理念在杜甫的诗歌中有完美的文学性表达。他甚至用自己的诗歌填补了传统文化中的短板,对弘扬传统文化有巨大的贡献。”另一位在莫砺锋教授心中实现“诗意人生”的,则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的“侠士”辛弃疾。“在南宋词坛上,辛稼轩的特点就是夹带着北国的风霜和沙场的烽烟。他把军旅宏伟雄壮的精神导向引入宋词,从而开创了南宋爱国诗的最高峰。”莫砺锋教授这样说道。

“这六位诗人的人生态度都不同,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追求高的人生境界,不着眼于具体的物质享受。我在书中引用了孟子的‘易地则皆然’来形容,虽然处境不同、时空不同,他们的精神导向却是一致的。”

志愿者提问

第二位志愿者向莫砺锋教授请教,融汇儒释道三家思想,对苏轼的人生有哪些影响。“儒释道三家思想的融合从唐代开始,到北宋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现象。北宋大多士大夫在人生思想上都兼有儒释道三家的,不过侧重点不一样的,”莫砺锋教授说道,“大部分人在对三家思想进行取舍的时候,都是把它当作是人生的终点。苏东坡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把这三种思想当作是人生精神的出发点,从中汲取积极的成分,然后融为一体,最终铸成属于他的人生观。”

第三位志愿者则好奇,作为苏东坡的粉丝,莫砺锋教授会向苏东坡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志愿者提问

“我不敢向苏东坡提问。”莫砺锋教授笑道。他回忆道,自己留任南京大学后,首次参加的学术活动,就是在四川大学举行的宋代文学国际学术讨论会。“开完会后,我们直奔眉山,第一次走进了三苏祠。当年三苏祠还没有修整,面貌比较旧。但我们走到雕像面前时,肃然起敬。我认为,三苏祠这尊东坡雕像,是我至今为止见过最好的东坡雕像,因为它表现出了东坡的精神面貌。”而关于他想向苏轼提什么问题,莫砺锋教授谦虚又幽默地说道:“东坡太伟大,我太渺小。古人有一种解释,水平太差的人向水平太高的人提问,就像是用一根草去敲一口钟。我只敢在东坡雕像前表达一下愿望,东坡先生请继续赏给我1%的才华吧。”

苏轼曾经向他的眉山老乡陈季常开玩笑,说他是“耙耳朵”。“耙耳朵”,是四川方言中对怕妻子的男士的调侃。第四位志愿者则好奇,莫砺锋教授会如此看到“耙耳朵”,这位著名的学者是否也是“耙耳朵”呢?

“苏东坡跟陈季常开玩笑肯定是善意的。他这个人幽默,喜欢开玩笑,我想陈季常这样的豪侠之士,能够在柳夫人面前服软,这也体现了他对于妻子的尊重和珍视。”

“我承认一下,我个人可能也能算是‘耙耳朵’,”莫砺锋教授笑着说道,“我认为站在现代男性立场上来讲,这是尊重女性的表现。”同时,莫砺锋教授还说道,这一次回到江苏,他也能够向身边朋友科普四川的“耙耳朵文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