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平方米的车间里雾气蒸腾,空气中弥漫着微苦的中药味。身着工服的工作人员来来往往,在智能化设备的配合下,调配、煎煮中药。
(资料图)
这里是广药集团中药智能服务中心智能化煎煮平台一期项目的生产车间,50余家公立医院的中药药液代煎、代配送就在这个车间完成。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惠及民生,并将“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作为保障基本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的重点之一。参加完全国两会后,全国人大代表,广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楚源一直在思考,如何进一步将标准化、智能化、数字化等技术应用于中医药产业链,推动中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广药集团中药智能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赵径华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中心的一期项目于2017年正式上线运营。为搭建中药智能服务中心,广药集团开展了中药炮制煎煮调配智能化关键技术研究,研发了三缸煎药包装一体机等煎煮设备及配方煎药管理软件。
“中药智能服务中心与公立医院合作,不仅能帮医院加工中药药液,还为病人提供代煎药与中药配送服务。每一个下发到智能平台的中药处方,都带有溯源码。通过溯源码,平台能够实现对中药的全流程监管,病人也可以通过小程序或App,查询到自己订单的状态,就像网购一样。”赵径华说。此外,中药智能服务中心还能自动对中药配伍上的禁忌进行提醒,中药称量过程也由机器实现。
4月,广药集团正式开启中药智能服务中心二期工程建设,新平台预计今年7月正式上线。“中心一期的目标是实现信息化,二期的目标是实现自动化。”赵径华说,届时,从抓药、称量、浸泡到煎药的过程,将全部由机械臂完成,机器的参与度将更加广泛深入。
除了推动实现中药的数字化生产,作为全国最大中成药生产基地,广药集团还建设了集“信息感知、溯源管理、智能监控”为一体的中药材生产管理GAP云平台,并将其应用于多个中药规范化种植基地中,实现了药材基地数字化管理、标准化种植与溯源化追踪。
在建成中成药规范化种植基地的过程中,广药集团通过与中药材产地政府、科研机构开展紧密合作,推动中药材种植规范化的同时,助推乡村振兴。
仙草,又名凉粉草,是药食同源的一类中药材。广东省梅州平远县、大埔县等地拥有种植仙草的良好自然条件,成为了广药集团的仙草采购地与帮扶地。
通过“平台+基地+农户”等模式,由广药集团中药材采购平台出资捐赠种苗进行帮扶,并负责技术支持与收购,由基地负责组织发动农户种植和田间管理,形成了仙草特色产业的三方共赢新模式。
“这种合作模式,让每位农户每年大约增加2万元收入,大家积极性很高。我们组织了很多育苗的技术培训,希望让农户把仙草种得更好。”参与仙草种植工作的大埔县绿仙农林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谢志伟告诉记者。
“振兴中药材产业,不能只就中药材产业谈发展,应将产业链上中下游统筹起来考虑。未来我们希望能构建‘时尚中药乡村振兴联盟’,这可以将道地药材种植加工产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形成系统的中药材产业体系,在实现中药材种植生产规范化标准化的同时,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推动我国中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李楚源说。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这让李楚源感觉中医药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机遇。“未来,广药集团将通过拼科技、拼市场、拼国际化、拼数字化,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