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在武汉 读长江”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武汉段建设媒体论坛在汉举行,来自长江流域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6家重点新闻网负责人齐聚武汉,围绕长江文化保护与传播,系统阐发长江文化的精神内涵,提升长江文化标识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等方面建言献策。与会媒体负责人与专家学者表示,武汉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先行示范区,是历史赋予武汉的担当与责任。论坛由武汉市委宣传部指导、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承办。
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先行示范区,武汉有优势更有责任
(相关资料图)
长江流域重点新闻网的总编辑们站在西广场观看黄鹤楼主楼光影秀。长江日报记者何晓刚 摄
“打造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武汉示范区要选准位置。这个位置是能够代表武汉长江文化精神的,能够向外辐射,覆盖武汉及湖北最鲜明的文化特征及城市品格。”东方网总编辑助理陈旭东认为,武汉打造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先行示范区的优势主要有两点:一是地理位置,湖北位于长江干流流经的中游省份;二是文化形态,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分别形成了羌藏、滇黔、巴蜀、荆楚、湖湘、赣皖和吴越等7个文化区,而荆楚文化又恰好位于正中。
“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是沿江各省市的共同任务,武汉领先一步,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先行示范区,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武汉市社科院历史文化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张笃勤介绍,武汉既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又是特大省会城市和多功能现代化城市,汉江在武汉与长江交汇,汉江文化将成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武汉先行示范区独一无二的文化元素和最大特点。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中的长江国家博物馆,应是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未来建设中的标志性新型载体。”中国城市新闻网媒联盟会长胡宝祥建议,武汉规划建设长江国家博物馆时,如何提炼长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需要广聚社会智慧,既要穿越千年,又要辐射万里,虚实结合,还要体现湖北武汉特色。
华龙网副总裁、副总编辑戴佳毅认为,黄鹤楼是中华文化、长江文化中亭台楼阁这个文化符号的典型代表。炫目的灯光秀,赋予了黄鹤楼新的灵性,让静止的建筑、几千年文化的积淀活起来。这是对长江文化创新发展保护传承的典型示范。武汉地理位置优越,上下游、南北方,甚至是东西方在这里汇聚,积累了厚重的长江文化、楚文化。打造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先行示范区,武汉有着别的城市难以企及的优势,会进一步提振全民文化自信。
云南网副总经理张赜涛认为,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要用科技赋能,以元宇宙技术进行场景创新;其次通过文旅价值强化传播,做到内容创新和传统旅游商业模式更新,让文旅、商业和数字化充分结合,赋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还可以利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资源,为中小学生打造研学活动,将科普知识转化成为科学素质类的课程。
“希望通过武汉牵头,系统梳理、推进长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任何世一认为,长江文化内涵丰富,可以梳理脉络,串珠成链,形成有机整体,打造基于武汉、覆盖湖北、面向全国的长江文化完整脉络。“系统梳理长江相关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等,制作系列专题片,建立图文、视频数字信息库。”何世一说,要通过各种途径、渠道加强宣传推介,让全国全世界了解武汉、了解长江文化,为长江文化大宣传大弘扬奠定基础。
每个人都是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参与者
长江流域重点新闻网的总编辑们打卡知音号。长江日报记者何晓刚 摄
“长江文化博物馆可以充分联动长江沿岸13个省市区,做相关临展,持续掀起高潮,让更多人自愿走进博物馆了解长江文化。”红星新闻网董事长李天翔认为,打造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武汉示范区,利用丰富的长江文化资源建设长江国家博物馆,要提高大众参与力度,发挥媒体的力量,向大众征集有关长江展品和故事,从而提升大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我们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多彩贵州网党委副书记邓航从武汉特色夜游产品“夜上黄鹤楼”和“知音号”出发,认为武汉有关长江文化符号景点具有强烈的代入感、穿越感及科技感。
合晚传媒总编辑刘刚建议,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要做好四个“结合”:一是保护与开发结合;二是守正与创新结合——知音号就是利用现代表达方式来传承历史文化;三是整体与局部结合——长江沿线的藏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江淮文化、吴越文化,各有特点,可以通过一条长江结合起来,共同讲好长江故事;四是文化与产业结合——结合沿线文化资源,共同打造一些文旅品牌。
“武汉在长江流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江的水行政、航运、生态保护等管理部门以及三峡集团等大型水电开发企业都在武汉,武汉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众多,具备成为长江文化中心的能力和资源。”长江委宣传出版中心水文化建设处处长、编审易文利认为,武汉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谋篇布局和整体规划视角需要加大。
■ 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长江流域重点新闻网协作体大有可为
中国江苏网副总编辑叶春燕认为,除了做好长江文化的传播文章以外,对生态自然环境的保护,也应该给予充分关注。长江流域重点新闻网协作体可以更加开放,引入更多的长江沿线城市新闻网站,共同形成长江文化传播的合力,吸引大众广泛参与,把弘扬长江文化这件事情做得更好。
浙江在线副总编辑、副总经理俞斌认为,武汉是一个历史文化非常厚重的城市,地方文化建设可以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结合起来。长江流域重点新闻网协作体智库可以邀请有分量的专家,做一些有意思的课题,协作体可以每年分几个课题联手来做,形成一些有价值的报告,促进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建设。
贵阳网总编辑干江沄表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要与长江流域沿线新闻网站一起,打造一个信息共享的网络传播朋友圈,共同展示长江沿线省份的历史文化。当前长江沿线省市媒体在各个平台建立了强大的媒体矩阵,积累的粉丝应该都达到上亿甚至数亿的量级,可以借助并利用好这些用户资源,讲好长江文化故事。
龙虎网总经理朱妮认为,对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武汉段的建设,可以考虑品牌化,比如统一的视觉标识,统一的品牌活动,集中地展示成果;同时通过国潮化的传播,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到年轻人多的地方去,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参与。长江流域沿线新闻网站可以联合推出长江流域融合的文旅产品,如长江文明探访之旅、长江红色文化传承之旅、长江乡村美好生活之旅等,吸引更多游客参与。
“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应该突出长江流域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以及由此产生的包括藏文化在内的中华共同文化。”中国西藏新闻网主任编辑龙会琴表示,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应从树立中华文化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政治高度进行顶层谋划。
(长江日报记者朱德华 余淮 王成勇 包孟 王玮琦 王允祺 熊美琪 熊璐 见习记者周庭怿 摄影:长江日报记者何晓刚 统筹:朱德华)
【编辑:王戎飞】